九江农科院培育抗洪稻新品种,水淹7天仍可保收,农业抗灾能力再上新台阶

九江新闻网 阅读:13 2025-08-29 22:16:29 评论:0
九江农科院培育抗洪稻新品种,水淹7天仍可保收,农业抗灾能力再上新台阶

近日,江西省九江农业科学院(以下简称“九江农科院”)传来喜讯,该院成功培育出一种抗洪稻新品种,命名为“九江抗洪1号”。该品种在遭遇水淹7天后,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,为我国农业抗灾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的培育,是九江农科院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稻抗逆性研究的结果。近年来,我国农业面临自然灾害的挑战日益严峻,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其抗灾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。九江农科院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
据了解,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具有以下特点:一是抗洪能力强,能在水淹7天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产量;二是适应性广,可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;三是口感好,营养丰富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在培育过程中,九江农科院科研团队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,如基因编辑、分子育种等,通过筛选具有抗洪性状的水稻材料,进行杂交育种,最终选育出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。该品种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色,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%以上,抗洪性能显著。

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的培育成功,不仅为我国农业抗灾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,还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,提高农业抗灾能力,保障粮食安全,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。九江农科院的这一成果,无疑为我国农业抗灾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
此外,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的推广,也将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,抗洪稻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,促进农民增收。同时,抗洪稻的种植,还能改善生态环境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
为了更好地推广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,九江农科院已与多家农业企业合作,开展抗洪稻的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。同时,该院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,提高农民种植抗洪稻的技能,确保抗洪稻的产量和质量。

总之,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的培育成功,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九江农科院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,培育更多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品种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同时,我们期待“九江抗洪1号”抗洪稻能够尽快走进千家万户,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九江新闻网